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热血跑团团长到抗癌斗士 他跑赢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次“马拉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08:58:00    

年轻时候,他是兵哥哥,每天跑步5公里,从此把跑步锻炼成为日常习惯。1981年高中毕业后离家求学,他偶然一次献血,随后近40年间,他都将献血变成了生活习惯。

2015年在深圳组建跑团后,他不仅自己定期每月献血小板两次,还带动众多身体素质佳的跑友一起献血,跑团直接升级为“热血跑团”。

▲2025年8月底康复后返回深圳的陈东森。深圳晚报记者陆颖/摄影

谁料,在深圳献血到402次之后,他因血液检测不合格,提早发现了自己身患白血病。两年间,他入院治疗299天。第一次住院治疗,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顺利度过治疗期,病情稳定出院;数月后他病情复发,这次他历经ICU的6天昏迷,移植造血干细胞后,他又一次战胜病魔。

8月底,记者见到了陈东森,62岁,退休人士,深圳市童乐热血跑团团长、璋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公益顾问,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得者、广东省2017-2018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获得者,所负责的跑团荣获广东省2017-2018年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也是一名精神满满的抗癌斗士和捐血助人的推广者。

跑步是生活习惯 献血也是生活习惯

第一次献血,是在青春无敌的18岁。陈东森记得很清晰,那时,他仅仅看到一个简单的公交车广告,随后从查号台查到献血站点,跑去献出了全血250毫升。随后他考上大学、服兵役,进入一家电子科技厂就职,结婚生子,生活如千万个普通人一样循序渐进,唯一不同的是,他保留了两个习惯,一个是跑步,一个是献血。

“服兵役时我当时是野战部队的步兵排长,每天雷打不动要带兵跑5公里,离开部队后我也一直坚持跑步健身。献血也是,献全血需要间隔三个月,但是机采血小板恢复期短,间隔两周即可,我就保持了两周一次的机采血小板的习惯。献血和跑步都是我长期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陈东森说。

不管是出差还在当地工作,陈东森雷打不动跑步,每周四五次,每次动不动一个十公里二十公里,多则一个全马,一年跑量最多达到6000公里。两周间隔时间一到,就前往献血点开始捐献血小板,陈东森也雷打不动,“献血跟健身、看电影、出去吃饭一样,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之一,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跑步那么久?献血那么久?我告诉他,成了习惯就不需要坚持了!”

无心插柳 组建了跑团

2013年,陈东森到深圳工作。“千园之城”的深圳让他奔跑的步伐到处都有腾挪空间,他也查找到深圳市血液中心,询问可否捐献血小板的相关事宜。

“接电话的那个小姑娘说,第一次献血都要献全血,不能机采血小板,我就找她要了个邮箱,把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的献血记录都发过去。后来,她就给我来电话,说领导同意了,你来机采血小板吧。”陈东森就开始了在深圳的第一次机采血小板。此后他每两周一次前往深圳市血液中心,成了深圳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老熟人。

在深圳,陈东森是个勤奋的跑者,经常去深圳湾公园、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等地,周末总是一跑就一个全马。最常去的是离住所最近的深圳市儿童乐园。

在儿童乐园跑步多了,跑前跑后拉伸,他一不小心就跟许多热爱跑步的人成了朋友。交流起来,说起自己跑步30多年了,众多年轻跑友都尊称一声“前辈”。后来,有人起意说我们一起建个群吧,我们都在儿童乐园跑步,就叫童乐跑团吧。年龄最长、温文尔雅的陈东森很自然地就成为群主,被尊称为“团长”。

带动跑友 让跑步+献血成为生活习惯

随后一个月时间里,跑友们一个拉一个,童乐跑团群内人员增加到了100人,此后又不断增长,三个月后就四百多人了。

虽然平日里并不是“社牛”,来深后默默献血一年多的陈东森想跟群友更深入沟通,他觉得经常跑步锻炼的人都充满热情,身体素质特别好,是非常适合献血的,会不会有人也愿意跟着我去献血呢?每到自己去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的日期,他就开始在群中告诉大家:“今天我准备早睡早起,饮食清淡,明天去深圳市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了,有没有同行者?”

有跑友悄悄私信他,询问献血的相关知识。他结合自己的献血经验和盘托出,跑步间隙,也有跑友来问他:“你两周就献血一次,不会身体会不会虚?”陈东森一听就笑了,立刻反问:“你看我的样子虚吗?”这位跑友也笑了。

建立跑团以来,陈东森带领跑友们征战了深圳马拉松、南山马拉松、大鹏马拉松、宝安马拉松,也前往广州、东莞、惠州跑马。他最好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56分,以他50多岁的“高龄”,在业余马拉松领域取得如此成绩,众多人都竖起大拇指。陈东森用自己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打破了很多跑友献血的疑问,身体力行告诉大家,长期献血不仅不影响自身健康,并且如同跑步一样,可使自己注意形成健康生活习惯。

曾一次组织了57名跑友成功献血

众多跑友跟他交往越来越深,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更为深入,就更认可他的观念——献血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跟跑步一样。不断有跑者跟着他的步伐,开始加入献血队伍。2015年底,陈东森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上,20名跑友集体来到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

此后多年,童乐热血跑团每周组织献血风雨无阻。人数的最多的一次,2020年6月14日的世界献血日,54名童乐热血跑团跑友成功机采血小板,3名跑友献出全血。

“我没有任何关于献血的推广经验,就是凭着自己的初心,真诚地去解释献血知识,我的初心就是:每次献血同时伴随着血液检测,如同一次“微体检”,成功献血,说明你的身体很健康。健康是很幸运的事情,你的健康能帮助到人是幸福的事情。我们心存善念,做力所能及、援手相助的事情,捐出一袋血液就能帮助到一个人,就能帮助到一个家庭。”陈东森说。

就这样,400多名成员童乐跑团慢慢升级为“童乐热血跑团”,成为深圳因献血获得各级褒奖的唯一一个跑团组织。

心态乐观的抗癌斗士 挺过人生最艰难的一次“马拉松”

2022年12月,在深圳完成第400次的献血时候,陈东森的朋友们给他买了鲜花、蛋糕,他很是开心。

然而,第403次献出的血液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未能献血成功。他随后每周前往医院都检测自己的血液,数据都是正常的,同时,他并未感到身体有任何异常。

血液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对血液数据敏锐的陈东森辗转求医,在港大深圳医院,主任医师王钧将他的血液标本拿到实验室进行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不乐观,在心里藏了两个月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在60岁生日过去的一周之后,陈东森瞒着已经86岁高龄的母亲,住进了医院。

在老家的肿瘤病房,陈东森开始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化疗。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抵御病魔的有效屏障。5次化疗,每次住院30多天,陈东森经历了各种不良反应,但都比医生预期的要好。

依靠早年曾经买过的癌症保险和社保,陈东森的治疗过程顺利,病情稳定出院。2024年1月,他重返深圳,重启慢跑,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每月前往医院复查一次。

没想,2024年7月,再一次更严峻的考验很快就来了,陈东森的白血病复发,他只能返回老家,重回医院。这一次,医生告诉他,他在化疗之外,需要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告诉自己,人生最艰难的一次“马拉松”来了。

他开始了化疗,同时等待匹配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7月下旬,他在化疗中肺部感染了凶猛的曲霉菌,他住进了ICU,两个女儿收到病危通知,在外面焦灼地守候。医生护士前前后后忙碌,前后在他肺部抽出了共计1000毫升的积血,那赫然醒目的积血,见证着他在ICU里独自面对病魔的战斗,这场疾风骤雨般的人生马拉松,他跑得非常艰难!

▲从陈东森肺部吸出来的积血。

6天之后,从昏迷中醒来,家人喜极而泣,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师们拍手相庆,因为多年来,像他这种危险的状况,挺过来的人实在太少,这场历经6天的艰难马拉松,他胜利跑完了。

无疑,就像陈东森无数次对自己的说的话一样,他是幸运的。两三月之后他即匹配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顺利进入移植仓,进行了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手术,术后状况良好,顺利出院。

陈东森简单总结了自己两年来的抗癌历程:治疗13个月,住院299天,花费上百万,输血150袋,发现早、治疗早、身体素质好,多次幸运机遇的叠加,让他从死神那里赢回了生命,回归正常生活。

满怀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2025年,已经正式退休的陈东森回到深圳,回到位于宝安沙井的璋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公益顾问、深圳市童乐热血跑团团长的岗位,这家爱心公司的老总感动于他多年的执著献血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一定的活动费用、公司宿舍、办公室。

康复后返回深圳的陈东森。深圳晚报记者陆颖/摄影

办公室里,满满都是深圳童乐热血跑团从2015年来开展历次活动的照片、热血跑友们集体或者个人献血的照片,取得来自深圳市、广东省、国家各级机构的奖状和奖杯。

“我已经不能献血了,但我还有余力,‘余生’就想做一件事,大力地推广献血,让更多的人消弭对献血的误解,了解献血,认可献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献血也是其中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陈东森说。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文 记者 陆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