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税冲击下,投资者更看好中国经济 | 一财号每周思想荟(第13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5:28:00    

美国“对等关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逆全球化中没有赢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时代终结了

陶冬 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目前还难以对这场关税震荡作量化分析,一切取决于未来的双边谈判结果,取决于谈判的进展和速度。笔者估计,许多贸易谈判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属实,美国消费物价势必上升,进一步冲击消费信心,甚至影响到明年的中期选举。同时全世界的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企业投资计划推后,全球衰退的机会大幅上升。

更重要的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贸易秩序被颠覆,全球布局生产和全球化贸易被逆转。这不仅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最终也会反噬美国经济。过去八十年贸易繁荣带来的经济繁荣已经成为过去,几乎所有国家的潜在增长速度都会放缓。大陆型经济体(如美国、中国)的增长稳定性相对好一些,但是逆全球化中没有赢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个时代终结了。

“对等关税”的分层式冲击加剧了全球贸易分化

丁浩员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所谓的“对等关税”对全球经济的破坏力不容小觑。它通过高关税壁垒打乱了跨境供应链,阻碍了各国间的合作共赢。对于低附加值出口国,关税大幅推升出口成本,挤压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并迫使相关供应链中断、企业产业链重新布局。高附加值出口国如日本,尽管对等关税较低,但因美在汽车等多领域的保护主义而竞争力受损,国际贸易中心(ITC)预测日本可能损失170亿美元的出口美国潜力。欧盟虽为盟友,其核心产业仍受波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则需在中美间寻求平衡,非盟友国家如俄罗斯、古巴更面临潜在制裁风险。这种分层式冲击加剧了全球贸易分化,违背了开放合作的全球化精神。

中国经济,如何应对?

中国出口产业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韧性

连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对美国“对等关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不应过分悲观,我们仍应理性地看到,中国出口产业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和韧性。

一是中国出口对美国依赖已相对较低。二是中国具备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近年来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对于稳出口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90%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三是中国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从出口总量看,除美国市场外,东盟、欧盟、日本、韩国、印度、拉美、非洲规模也较为可观。

关税冲击下,投资者更看好中国经济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不得不直面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比较而言,大部分的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乐观。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乐观的看法,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理由的支撑。

一是经济的基本盘。中长期来看,得益于充分的市场化竞争、规模经济优势和中国劳动者的勤奋努力,中国经济在各行各业都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二是中长期政策环境的基本盘。与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相比,中国的内部政策环境相对确定。

三是中国有充分的政策空间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中国通胀水平很低,这意味着无论是通过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都不至于担心通胀风险。

必须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

李迅雷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为了应对美国超预期加征关税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关税报复升级,必须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尤其要通过大力度促消费来改善供需关系。具体举措方面,是否可以再增加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促消费?具体可以体现在发放失业补贴、对低收入者发放食品券,对还在寻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等。

在关税升级的同样背景下,我国与美国恰好相反,降准降息有利于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居民部门的贷款压力。

对实体经济而言,高关税下,我国二季度以后的外贸订单可能会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盈利和就业,并有可能形成一定的连锁反应。

为了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央行此刻更需要及时体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合情,也合理。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关税阴影下的结果:美国经济增长率或低于1%

Mark Haefele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

“新关税“宣布后,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全年GDP增长预计将减缓至1%以下CPI可能在年底前增加约2个百分点,前提是仅部分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关税提高和经济增长放缓下,美国企业盈利将承压。

而不确定性居高不下、疲软的经济数据以及特朗普政府显然愿意容忍经济下行,表明股票风险溢价可能会保持在高位。

在美元利好和利空因素相互抵销下,我们预期未来数月美元将区间波动。倘若增长前景下行风险伴随着美联储降息幅度超过预期,美元可能长期走疲。

“对等关税”对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帮助可能比较有限

黄凡 宁波银行私人银行部原总经理

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国内专注于高科技与尖端制造业,稳坐产业链的上游。而其他的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美国也因此实现长期的低通胀加上居民消费与服务行业拉动的经济稳定增长。

然而,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却逐步空心化了。现在,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昂,普通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比更是已经远远落后,即使是所谓的“对等关税”也不可能构成真正的关税壁垒来阻挡国内对全球价廉物美的普通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