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普法小摊”进早市 法治更具烟火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9:53:00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张文秀

近日,海东市平安区小峡街道创新普法形式,将宪法宣传“搬”进下红庄村早市,用“逛早市”的轻松氛围带动村民学习法律,以“拉家常”的方式解答群众法律困惑。大家在买菜、吃早餐的间隙轻松学法,真正实现普法零距离、法治润民生。

早市里的“法治早餐”

清晨的小峡街道下红庄村早市已是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豆浆摊旁,青翠欲滴的菜筐边,一抹“法治蓝”格外醒目——小峡街道普法小分队支起摊位,挂起了“宪法赶大集”的横幅,法律知识已然融进早市烟火里。

“大姐,买菜之余别忘了学学宪法。”这边,工作人员笑着递过普法手册,顺手帮老人拎起购物袋。

那边,菜摊摊主王婶接过精心设计的普法手册,边称重边念叨:“原来摆摊的权益,宪法早就给我们‘撑腰’啦!”

熙攘人群中,法治宣传单和油条豆浆一起“打包”递进居民手中,普法宣讲声与讨价还价声交织成趣。

情景问答让法律条文活起来

“自家车位被人占了能锁车吗?”“广场舞噪声太大咋维权?”……普法摊位前的法律快问快答区被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搬来小马扎,用“拉家常”的方式解释宪法中的公民权利。

卖水果的老李抛出现实困惑:“隔壁摊主总把污水泼过界,能报警不?”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刻掏出宪法读本,找到第13条:“私人财产不可侵犯,咱有法可依。”随即递上《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指南》。

为加深印象,工作人员还设计了法治套圈游戏:套中“劳动权”“受教育权”等关键词,就能获得环保袋等奖品。一名套中“平等权”的大爷乐呵呵道:“原来宪法不是‘高冷文件’,是咱过日子的‘工具箱’啊!”

法治种子撒向街头巷尾

日头渐高,早市人群渐渐散去,法治余温却未消退。普法人员在菜摊结算处贴上法治结算单,背面印有法律援助热线,给送货三轮车贴上“宪法号”车牌。卖豆腐的阿姨现学现用,对欠账顾客亮出刚记下的法律条款,当场收回旧账。

“下次能不能讲讲物业费?”居民们的呼声被记入街道“普法需求清单”。这场特殊的早市,让高高在上的法律条文扎进了生活的泥土里。

今后,小峡街道将持续让法治烟火升腾,让普法宣传常态化、生活化,将普法宣传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法治的烟火气持续温暖百姓生活,真正实现“抬头见法、低头学法、处处有法”的普法新格局。

编辑:徐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