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近九成职场人被健康问题困扰,医生:体检报告正常不代表完全健康,应就职业特点做筛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1:00:00    

近期,浙江杭州35岁月薪3万元的程序员吴先生,长期熬夜引发脑干出血5毫升,昏迷15天后才康复的新闻引发关注。吴先生介绍,他的工作极为辛苦,每天工作时长超15小时,休息时间却不足5小时。

职场人吴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据职场社交平台脉脉联合互联网保险平台蚂蚁保发布的《2024职场人健康保障报告》,各年龄段中,30岁至35岁的职场人的健康自评分最低,低于平均分8分,同时体检频次也最高。

据《2023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近九成的职场人被健康问题所困扰。加班、熬夜、秃头、久坐……这些也成了当代职场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汇。如何避免工作引发的健康问题,也受到愈来愈多职场人的重视。

4月28日,九派新闻《见医面》医疗科普节目上,武汉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郭伟表示,当前职场人群的健康问题相较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职场人的健康问题主要围绕颈腰椎酸胀疼痛、麻木不适等情况,同时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人群正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事实上,超过80%的职场人保持着每年体检的习惯。对此,郭伟表示,虽然当前职场人的体检意识有所增加,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体检报告完全正常就代表健康,“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往往无法涵盖所有疾病的筛查。特别是某些疾病在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患者自身也难以察觉,这就可能导致早期疾病筛查的遗漏。”

郭伟强调,除了定期做体检,关注体检报告上是否存在箭头异常处,还需要关注没有标注(在正常范围内)的指标。同时还需要结合个人过往基础疾病、是否有久坐、不规律生活习惯、肥胖等高危因素,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做检查,以综合评估个人的整体健康情况。

以下是郭伟的讲述。

医生翻看检查结果。图/VCG

【1】体检报告正常,不代表完全健康

报告看似正常的背后,可能有一些潜在风险。之所以这样说,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首先,体检项目是有局限性的。无论单位体检的固定体检套餐,还是个人体检选择的指定项目,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疾病的筛查;其次,一些疾病在早期的症状表现不明显,通过常规体检项目难以检测到。

临床中,我曾遇到有些患者的体检报告正常,但半年后出现了心血管急症(尤其心肌梗死),被送到急诊科救治。之后回顾其体检报告发现,患者的心电图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心电图异常。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体检的专科医生,结合患者的情况(如有无长期吸烟史、“三高”基础疾病、生活习惯不规律等高危因素),做出进一步临床判断。再根据需要加做其他检查,如心肌梗死标志物、心脏冠脉CT,来综合判断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此外,在体检报告中有些看似正常,却需要引起重视的指标常常被忽略。拿到体检报告,大家会习惯性地去看箭头(标注异常处),实际上,一些没有标注(在正常范围内)的指标,也需要注意。

以“三高”指标为例。首先是血压,有些人平时测量血压正常,但体检测量偏高。通常,血压高于140/90mmHg时,我们称为“高血压”。当一些人血压为135/85mmHg时,报告上没有箭头,就以为血压正常。

实际上,这种情况称为血压的高值(高血压前期)。这部分人,如合并有不良生活习惯,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睡眠异常等,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的情况。正常的血压范围是130/80mmHg,超过这一范围就应关注。

第二是血糖。体检报告只能显示空腹血糖值,不显示餐后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异常)以6mmol/L为起点。然而,当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出现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高。所以我常常告诉患者,即使体检报告上的“血糖”没有出现箭头,我们也要重视起来。这可能提示,我们需要定期监测餐后血糖。

第三是血脂。针对不同人群,血脂的控制目标也不同。如合并有冠心病或者吸烟等高危因素,低密度脂蛋白需降在1.8mmol/L以下。即使体检报告上没有箭头标示,也要引起重视。因为按照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要求,或许对你而言,数值并没有达标。

【2】体检项目“1+X”,根据职业特点做针对性筛查

如今,肺部CT已经成为许多单位体检的必选项目。可以看到,现在没有结节的体检者越来越少,有的是单个,有的是多个。虽然肺结节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人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的恶性结节,比例是偏低的。具体如何判断,需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及生长速度,进行动态观察。

从中医的角度,结节分很多类型,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囊性结节等。其中很大一部分结节出现后,身体依然是正常的状态。部分人随着生理状态改变(如妊娠),会出现乳腺的囊性结节,这种结节可能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自行消失。

彩超的普及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也不必过度紧张。值得欣慰的是,在早期的治疗干预下,多数人都能实现良好的预后,不会影响到寿命。

为了及时发现身体潜在风险,我们提倡体检项目的选择更加个体化,即“1+X”模式。1是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彩超等。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不同年龄段来进行针对性筛查。

例如,长期处于吸烟环境的人群,可加做肺部CT检查;慢病风险高的人群,应加强心脑血管的检查(如颈部血管彩超);部分人群还需结合家族史以及高危因素接触,加做冠脉CT以检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或加做胃肠镜检查,以明确有无消化道的疾患。

至于久坐人群需要针对性检查哪些项目,视潜在风险而定。首先,针对颈椎/腰椎疾病,可加做颈椎/腰椎平片;若有肢体麻木等不适,可加做脊椎或者腰椎的磁共振;其次,长时间面对屏幕的久坐人群,因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干眼症的风险较大,可能需要针对视力与睑板腺的检查;

再者,久坐人群易出现腹部肥胖。除常规检查外,可以进行心脑血管相关风险指标的检查,如颈部血管检查、下肢血管彩超。除此之外,久坐人群的胃肠道疾病风险也比其他人群更高,如果经常聚餐,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更大,可选择幽门螺杆菌的检查。

关于体检频率,我们建议健康的成人至少一年一次;如体检报告里有异常指标或者指标在逐渐上升,要将体检周期适当缩短;如果合并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等),对于特定的心脑血管指标,可能三个月到半年就需要复查一次。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李恺

编辑 王佳箐 任卓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