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林柳依
“能否帮助我们达成招聘供需的精准匹配”“工伤认定迟迟下不来,谁来维护我的权益”“企业欠发的9880元工资,多久才能‘落袋为安’”……一头是带着急难愁盼而来的职工,一头是热心接待的工会主席。
14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总工会的“工会主席接待日”从线下走到了电台,从电台走到了线上,31万余名职工的心声在这里得到了“回音”。
“面对面”实现“心贴心”
“年前在‘工会主席接待日’咨询时得知了工会职介服务,我们第一时间提交了招聘需求,这下用工难题解决了!”今年3月正值用工高峰期,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六艺研学工作室的负责人郑孟桓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这次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源于“工会主席接待日”的一次走心交流。在这不久前,郑孟桓走进了厦门市集美区职工服务中心。
经沟通得知,郑孟桓2018年来到大陆,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六艺研学工作室,通过线上视频宣传和线下研学授课的方式,推广传统文化。由于工作室成员多为来厦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对于在厦台籍职工的普惠政策和招聘渠道缺乏了解,希望工会能予以支持。
“可以考虑将现在的需求梳理给市职工服务中心,通过台籍职工专场招聘会匹配供需,或是通过我们的工会线上职介服务,来扩大招聘信息的传播力度。”接待现场,厦门市总工会工作人员给出了建议。
很快,六艺研学工作室有了“新鲜血液”加入,工作室的研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这项制度是我们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提供来访接待服务的有力尝试。现在上门的职工越来越多。”据厦门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厦门市总探索建立“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最初的接待地点设在市职工服务中心,由于路途不便,每月上门的职工不到5人。
2018年6月,厦门市总创新工作方式,下发通知,固定每月10日由市总领导轮流走进各区总工会接待来访职工,由各区负责人陪同,凡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办结,如问题复杂或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自接到接办事项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当事人初步答复。
正是这一举措,拉近了工会干部与职工的距离。自2018年至今,厦门市总“工会主席接待日”累计组织接待职工1000余批次,受理调处职工诉求近2000件。
暖心电台“接地气”
“职工的权益我们来保障,企业的和谐我们来维护……”一个周六上午,网约车司机卢海木像往常一样把车载广播调到了FM99.6,《工会是我家》电台栏目传来熟悉的声音。
为深化“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2024年,厦门市总工会对2005年开办的《工会是我家》栏目进行了升级改版,作为福建省工会系统首档电台普法栏目,《工会是我家》成了厦门市总“工会主席接待日”的云平台和工会干部帮职工破解烦心事的“百事通”,实现了“政策直通、服务直通”。节目设立了“讯息播报”“解读答疑”“法律咨询”“案例分析”等多个服务版块,定期邀请工会主席走进直播间,通过接听热线、即时交流等方式,为职工群众宣讲政策、排忧解难。
“第一次知道这个栏目还是2022年,听多了车友们的维权故事,我也成了这个栏目的忠实粉丝。”从工伤保险待遇到劳动合同签订,从欠薪追讨到医疗互助保险……卢海木说,“职工们的提问都很直接,工会主席们的解答都很接地气,‘马上就办’的答复里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从湖南来厦务工的方权便是受益者之一。去年4月,方权在工地干活时不慎手腕骨折,鉴定为工伤,但用人单位却拒绝支付工伤赔偿。栏目常驻嘉宾、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洁萍接到了方权的来电,在电话里为方权答疑解惑。节目下播后,陈洁萍再次拨通了方权的电话,详细核实情况,并发动基层工会干部共同参与协调。
8天后,当方权再一次拨通热线时,他已经在工会帮助下拿到了2.1万余元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据统计,近3年来《工会是我家》一共接通458个职工来电,答复响应率及诉求办结率均达到100%。
在线响应“不打烊”
“感谢老曾的帮忙,被拖欠的9980元工资已收到!”近日,厦门市湖里区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曾焕生收到了职工洪如清发来的信息。
不久前,福建省总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收到了洪如清的求助:“公司拖欠我一个多月的工资……”
热线工作人员立刻填写诉求办理单,并派单给厦门市湖里区总工会。接到热线派单后,曾焕生连夜联系了洪如清,并前往工地现场调查核实。经了解,洪如清在入职厦门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后,被安排从事幕墙安装工作,今年6月底项目退场后,企业却迟迟不支付工资。
当天在曾焕生的努力下,湖里区总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意见书,同时会同人社、住建等部门合力督促企业支付工资。案件接办后,洪如清不到10天就拿到了工资。
为实现“职工有呼、工会有应”,厦门市总借助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把“工会主席接待日”从线下搬到到了线上。厦门市总制定了“一日一清理、一周一回复、一周一摘报、一月一办结、一季一分析、一季一通报”的职工诉求回应标准化流程,通过定期“回头看”“再督查”等方式,对职工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复核、回访,推动职工诉求得到解决。
自去年9月以来,福建省总工会12351服务职工热线厦门业务组实行“365天,7×24小时”全年不断线,日均受理职工来电咨询等诉求从最初的10余通增加到如今高峰期的200余通。
“让职工的‘心声’有‘回声’,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厦门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适应时代和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拓展工会发挥作用的空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工会主席接待日”这一制度更好地坚持下去,努力推动职工心声落地有声。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