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学者:从殖民时代到“一带一路”,全球化迎来新兴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3:52:00    

导读

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正在走向终结,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核心。通过低成本融资、产业转移、人文交流,以及成功经验分享,“一带一路”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塑了国际供应链格局。发展中国家正在参与制定全球规则,打破西方发展模式的神话,使全球化为更广泛的人类服务。

作者:卡里·托克(Khairy Tourk)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前经济学教授《“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作者

所谓“全球化”,是指通过广泛的国际货物、资本、技术、服务和信息流动和交换,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通常将1870年至1914年这段时期描述为“全球化的黄金时代”,但从非西方的角度来看,事实远非如此。19世纪是帝国主义的世纪,亚洲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都被西方列强殖民,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殖民地的进口税不得高于3%。它们只能生产原材料和农产品,不能制定自己的产业政策,而所有的西方国家在其起飞阶段都制定过产业政策。

大约从1980年到现在,在美国主导下的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增加了全球贸易、资本和信息流动。出于地缘政治考虑,美国帮助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作为抵御苏联扩张的“盾牌”。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它实际上等于把其他地区排除在了全球化之外。美国还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等跨国机构当作工具,将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投机资本的自由流动,这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特朗普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表明,美国不再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从各方面来看,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

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从表面上看,形势似乎不妙:随着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和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贫穷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债务问题等严峻挑战,富裕国家的经济财富也在“缩水”。然而,这种观点过于悲观,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现代化、推动工业化和人文交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以低成本融资和分享成功发展经验,向世界提供全球经济公共产品。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天然成员。从根本上说,“一带一路”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政府对当前地缘政治挑战的务实理解的结晶。大多数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都和中国一样,曾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下经历了“痛苦”的现代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一带一路”有个完整客观的评价。

“一带一路”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发展倡议。到203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30%增加到45%。随着中国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许多中国企业将生产设施转移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快培育新的供应链。由此形成的产业枢纽就构成了新的增长引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枢纽的融合将形成“一带一路”六大走廊的产业集群。

根据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数据,2001年,全球约80%的经济体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超过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20多年后,情况几乎完全逆转:现在中国处于国际贸易的中心,大约70%的经济体对华贸易额超过对美贸易额,超过一半的经济体的对华贸易额是对美的两倍。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进出口比重在2024年首次超过50%,超过了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额总和。以东盟为例,东盟成员国全都是“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在2023年超过了对美出口额。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也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趋势。2016年,发达国家吸引了中国70%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并购。然而,到2023年,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占比下降至28%,而“全球南方”国家则获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主要是绿地投资。例如,在东盟国家,中国的直接投资从2010年的不到40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9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投资投向了制造业。

图片来源:新华社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与其他伙伴分享宝贵的发展经验。例如,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等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这些国家一直在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数千名官员和学生参与了对华人文交流。

非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独特变化的地区。正如东南亚的海外华人代表着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家阶层一样,目前在非洲生活着100多万中国人,他们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在非洲这个“第二故乡”形成另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家阶层。这对加快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是个好兆头。

在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西方媒体一边描绘着一幅悲观的世界前景,一边抹黑“一带一路”。其结果是,西方民众被蒙蔽了双眼,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新的供应链正在“全球南方”悄然形成,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全球化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在向非西方国家兜售这样一种说法:只有西方才能带来繁荣。然而,“一带一路”的持续成功必将打破西方的这种错觉。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4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左右。更重要的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即将到来的新全球化规则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同过去那种全球化规则完全为西方国家的利益服务不同,新的规则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类利益。因此,对于世界未来前景,悲观态度毫无必要;相反,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事情。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Lifting the gloom"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高进安

编辑:张钊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