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气温不断攀升。孩子们在假期中脱离了学校的监管,接触水域的机会也随之增多,这使得溺水风险急剧上升。近期,多地接连发生溺水事件,这些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据了解,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里,淹溺事故堪称“头号杀手”。
苏州市应急局发布安全提醒
暑假溺水风险高
家长和孩子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生活中这些地方
容易出现溺水隐患
危险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以下这些场景需要我们格外留意。对于 5 岁以下的低龄儿童而言,家中的蓄水容器,例如浴盆、水桶、洗衣机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深水区”。儿童在玩耍时稍有不慎掉入其中,便极易导致溺水。
此外,5 岁以上儿童溺水的高发场所主要集中在户外水域,而工地内临时形成的深水洼以及小区人造景观池等场所,同样也可能成为儿童溺水的“陷阱”,并且小区人造景观池还存在触电等其他安全隐患。

苏报播报大模型AI制图
暑期孩子放假在家,可能会与同学结伴前往江、河、水塘等开放性水域玩水,进而导致意外发生。野外水域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比如岸边湿滑、淤泥松软难以挣脱、水草容易缠身、人烟稀少难以获得及时救援等,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公共泳池和水上乐园等场所,看似安全,却也可能存在溺水风险。在人多拥挤、管理不善的泳池里,孩子在游泳时可能会抽筋,或者多人在水中嬉笑打闹,导致呛水进而惊慌失措发生溺水。
儿童戴着塑料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在深水池中玩水也存在风险。因为当水流发生变化时,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等在水的推动下可能突然翻过孩子的头,或是孩子没有抓稳,就可能引发溺水事件。
在泳池浅水区或浅水海滩,也可能因为滑倒、抽筋、水流湍急等原因发生溺水。海滩玩水还有可能被卷入深水区。如果家长疏于看护,分心聊天或玩手机,孩子一旦遇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水中遇到溺水时
该如何自救
如果在游泳时不幸突然溺水,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救?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游泳时溺水,大多是由抽筋引起。如果遇到腿抽筋,可以先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果不能游动,就潜到水下,把脚掰直并往外踹,直到抽筋症状得到缓解。如果是手指抽筋,就握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随后可以仰面漂在水上,以保持呼吸顺畅。
假如遇到呛水,我们要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减少再度被水呛到的可能。可以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调整呼吸和情绪。如果遇到漩涡,就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保持冷静,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假如被水草等缠住,千万不要拼命挣扎,以免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可以抓住附近漂浮物,如没有漂浮物,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预防溺水
家长孩子该怎么做
苏州市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强调,家长应做到时刻有效看护,专心、不间断且近距离地看护孩子。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待在开放性水源边。应带儿童去有专职救生员的游泳场馆,在儿童乘船、戏水时,应给儿童使用合格的游泳圈、救生衣、漂浮板等合格的救生装备。
孩子要做到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玩水或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对不熟悉和有危险的水域不要主动靠近。
如遇落水者,可以就近寻找救援或拨打电话报警,若情况紧急,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切勿盲目下水,以免造成更大的悲剧。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蒋祖华 通讯员 苏应轩/文
编辑:小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