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人认死理,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八匹大马也拉不回头。他们说,咱农民办工厂,咱乡村办企业,行!
就从这里开始,林县原有的那个个子确实不能称得上高大的县办工业的“大哥哥”身旁,唰一下站起来一个长得比“哥哥”更为墩实、个头比“哥哥”更为高大的乡镇企业的“小弟弟”。这一个“小弟弟”一旦学会了走路,他的脚步就迈得很快,他的步幅就跨得很大,他甚至要跑着前进,要跳着前进。
——摘录自《太行浩气民族魂——关于林县的通讯》,原载于1993年7月6日《河南日报》

20世纪80年代史家河村办工厂车间生产场景。林州市姚村镇党委供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见习记者 刘曈
“车轮子吱吱扭扭,向前方推呀那个推呀……只愿那山外还有山,道路越走越宽。”一曲《推车歌》,赞美着林州历史上重要的运输工具。
一个轮子,两个把手,林州人推起家家都有的小推车,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步履不停,“推”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推动着林州人办厂创业,在市场经济中闯出一片天地。这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过去在乡镇企业生根,今日为民营经济赋能,让林州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华丽蝶变。
30多年前,林县乡镇企业就以29亿元的年产值,支撑起全县经济的脊梁。而今,林州民营企业正以同样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澎湃力量。

3月28日,安阳高晶铝材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机器正在进行铝制轮毂生产。见习记者 刘曈 摄
昔日野草成大树
汽配行业一直是林州市的支柱产业。史家河与定角,是业内名头最响亮的村子。从自由生长如野草的乡镇企业,到蓬勃发展成大树的民营企业,两个村见证着林州经济的发展历程。
3月28日,当记者在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的村史馆,见到村党委书记郭长玉时,他正向年轻后辈讲述该村的奋斗史。最鼎盛时,史家河村的汽配企业拥有千余名产业工人。
“林州引以为豪的汽配制造业,是我们在手工作坊里,一锤一锤砸出来的。”看着村史馆里展示的打铁工具,郭长玉忍不住跨步抡锤,一招一式间尽显当年“老把式”的风采。
年过七旬的河南凤宝特钢集团董事长李广元,也是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年轻时参加过红旗渠建设,后来又带领定角村村民创办多家乡镇企业,李广元被乡亲们形象地称为“拓荒牛”。
30余年间,林州工业经历多次结构性调整,高耗能产业被严格限制,环保标准越来越高。李广元敏锐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麾下企业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工厂、再到科技公司的嬗变。
在集团旗下,凤宝管业以无缝钢管为拳头产品,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跨界转型,进入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2017年,李广元又决定扩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链,成立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覆铜板生产企业。
致远电子厂房房顶,“建设世界高端品牌、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标语十分醒目。电子产品精密度极高,一粒灰尘都可能让整片电路板报废。千级无尘车间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吃进”原材料、“吐出”覆铜板。
办公楼前,标志性的公牛雕塑在阳光下映出金色光泽。“牛”是定角村的象征,也代表民营企业家“拓荒牛”的精神——敢为人先、勇挑重担、躬身实干。
连园成区产业旺
经济向新而行,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传统乡镇企业难以适应,林州人如何求变?记者前往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寻找答案。
作为国家级经开区,红旗渠经开区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采取“一区多园”方案,打破地理界线,实现协同和差异化发展,连园成区旺产业。开发区产业规划以“两主一新一未来”为主导,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企业提质增效。
区内的林州市誉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产品以商用车铸铁零部件为主。车间内没有印象中浓重的黑色粉尘,只有排列成行的数控加工设备。
一台小巧的3D打印设备,在“大块头”为主的车间内颇为显眼。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公司引进3D砂型打印技术,研发结构复杂的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电驱桥、减速器壳体类产品的周期大幅缩短,开发成本也降低约60%。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红旗渠经开区内,以电子信息类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2023年,主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8家,为林州经济注入新活力。2024年,该区综合排名在全国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居第43位,取得建区以来最好成绩。
融入广阔大市场
羽翼渐丰的林州民营企业,没有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瞄准了国际市场。
小小轮毂,远销日本等海外市场,每年出口量达30万只。面对以挑剔闻名的日本客商,安阳高晶铝材有限公司如何征服他们?董事长杨杰伟给出了公司的3张名片:质量、交期和服务。
生产车间内,机械臂上下翻飞,将刚出炉的毛坯件加工成型。“从铸造到喷漆的全过程,我们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杨杰伟说,今年公司还准备上马智能搬运和分拣设备,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把控。
“我们定位中高端,要进行差异化发展。”杨杰伟表示,公司产品成功打开日本市场,并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客诉率,成为海外市场上的优质品牌。
像这样特色鲜明、行销海内外的企业,正在林州大地上不断生发、拔节生长。红旗渠经开区作为林州外贸发展主引擎,荣获2023年度“省级外贸突出贡献市县奖励”。越来越多林州企业,正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开放胸怀拥抱广阔市场。
渠水汤汤,青山巍巍。当新质生产力的春潮涌动太行,林州儿女以更加澎湃的姿态,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记者手记
“轮”转之中见乾坤
□黄岱昕 刘曈
乡镇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发端。30余年时光荏苒,“轮”转之中见乾坤。
这个“轮”是车轮。交通工具的变化见证发展变迁。小推车工艺简单,一只轮子走遍所有泥泞与坎坷。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舒适和美观提出更高要求。林州的汽配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在技术与服务提升中,实现行业迭代升级。
这个“轮”也是时代之轮。不同时代孕育着不同的机遇。从乡间作坊到科技企业,企业家每一次不畏困境、开拓进取,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都是一曲新小推车礼赞,是民营经济生命力的生动诠释。
小推车、大铁锤,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在林州人手中不断创造着伟业。从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到民营经济“满天繁星”,林州大小企业在千帆竞发的洪流中乘势而上,在红旗渠这条精神之渠感召下始终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