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女药神,缔造1400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7:16:00    

本周,康方生物股价最高涨至179元,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400亿港元。“如果从2022年康方生物20元左右开始买入算起,到今天三年时间,整整翻了8倍。”一位康方生物的投资人掩不住喜悦。

此间起起伏伏,令人感慨。

时间回到2012年,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夏瑜在广东中山创立了康方生物,此后凭借一款自主研发新药击败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被视为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下一个“药王”将会在中国诞生?越来越多人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广东中山,女博士带队,市值1400亿

回到故事的开头。

1967年,夏瑜出生于甘肃兰州,曾就读老牌名校西北师大附中。从小就有医生梦的她,因缘际会下考入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并保送攻读硕士。后赴海外留学,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博士学位。

此后,她既在医学院校做过研究,也曾任职多家欧美制药公司,参与了新药研发、生产等全流程。虽未能如愿成为医生,但从事创新药反而曲线实现了救死扶伤的初衷。

2008年,夏瑜应朋友之邀回国,以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加入一家医药研发外包(CRO)公司——中美冠科。期间,夏瑜发现即便是中国本土的CRO公司客户也基本没有中国企业,这意味着,彼时中国的新药研发一片空白。“当时我们很朴素地想成立在中国做新药研发的公司。”

2012年,夏瑜联合张鹏、王忠民、李百勇三位海归博士开始创业,在广东中山成立康方生物,立志只做首创新药(first-in-class)。“上海、苏州太过‘热闹’,广东相对更务实一些,适合静悄悄地干事情。”

创业初期,康方生物也曾无人问津。从一间办公室开始,夏瑜做好了长期备战的准备,开发了端对端平台ACE,涵盖了所有药物研发功能,也因此成为国内极少数无需依靠CRO就能自主研发抗体的药企之一。

由此开始进入投资人视野。

2015年7月,康方生物完成1.3亿元A轮融资,深创投、中山迅翔、上海建信资本、深圳前海母基金等参与其中。深创投健康产业投资部总经理周伊博士曾向投资界分享,那时康方生物的产品还没有申报临床。

没想到,四个月后大洋彼岸一则消息传来。康方生物将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单抗药物AK-107全球权益,以2亿美元价格授权给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此举开创了国内企业向国际制药巨头进行技术输出的先河。

此后,投资机构纷至沓来。

IPO之前,康方生物共进行5轮融资,加上基石投资合计融资额近30亿元,不仅吸引深创投、前海母基金、建信资本、高特佳、正心谷创新资本、汇桥资本、奥博资本、博裕资本等一众知名VC/PE和产业基金,更是获得香港大蓝筹医药股—中国生物制药资金与技术的双重加持。

2020年4月,康方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市值超180亿港元。如今五年过去,市值已突破千亿。

一代药王背后

今年以来,康方生物股价一路走高。从年初的58港元/股,上涨至8月28日的179港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超1400亿港元。

“创新药赢麻了,一涨一个不吱声。”一位康方生物的投资人掩盖不住喜悦,康方生物市值较年初已经翻了一番。

秘密藏在刚刚发布的半年报里。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康方生物商业化销售收入为14.01亿元,同比增长49.20%——相当于每天靠卖药进账近800万。

如此增长背后,核心驱动力来自两款全球首创双抗药物:依沃西(PD-1/VEGF双抗)和卡度尼利(PD-1/CTLA-4双抗)。2025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两款药合计贡献超14亿元收入,占总营收99.3%。

康方生物这轮股价上涨,正是得益于依沃西。这是康方生物独立开发的一种潜在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阻断PD-1和VEGF通路,“一药双靶”同时发挥免疫效应和抗血管生成效应,覆盖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肿瘤领域。

早在2022年,康方生物宣布将依沃西的部分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药企Summit。这笔交易总交易金额最高达50亿美元,刷新了当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License-out交易的纪录价格。很快,康方生物宣布,依沃西在头对头的临床试验中力压默沙东的明星产品K药。这也是首个在与K药“头对头”获胜的创新药,被视为中国创新药“DeepSeek”时刻。

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Summit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彼时市值不过5亿美元。夏瑜解释称,交易目标是尽快地推动依沃西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把产品卖给大公司,孩子过去后只会成为芸芸管线里的一个编号。但是卖给小公司,对方一定会当亲生孩子对待。”

2024年5月,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因市场质疑依沃西三期临床数据表现不佳,导致康方生物股价闪崩,盘中跌幅超45%。龙头大跌还带崩港股创新药板块,创新药etf沪港深一度跌幅超过5%。当天,管理层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强调核心数据结果优异,“不存在低于预期的说法”。

很快,康方生物宣布,依沃西在头对头的临床试验中力压默沙东的明星产品K药。受此影响,康方生物股价当天大涨37%,Summit股价更是4个月内股价上涨12倍,市值达231亿美元。

所谓头对头,是指两种药物在相同适应症、相同患者群体中直接对比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这也是首个在与K药“头对头”获胜的创新药,被视为中国创新药 “DeepSeek时刻”。

获胜消息在医药圈刷屏。随后高盛一则报告指出,依沃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引领者,并预测其2041年的峰值销售额约可达53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几乎是全球药王K药全年销售额的2倍。

夏瑜身家也水涨船高。据《福布斯》此前估算,58岁的夏瑜及其家族持有公司8.5%的股份,财富由此达到12亿美元。她是全球仅有的13位白手起家的医疗健康领域女性亿万富豪之一。

中国生物医药走出寒冬

回望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一场狂欢后急转直下,此后便是漫长的冬天。那时候,一级市场出手医疗极其谨慎,甚至是避而不投。在部分投资机构内部,医药投资人也处在了除消费之外的鄙视链最底层。

港股18A更是“极度萧条”。以港股18A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歌礼制药为例,公司股价最低曾暴跌95%,一度是“港股18A彻底完蛋了”的典型案例。

“过去两年,很多同行都放弃了投大健康,创新药是大家最先放弃的。”苏州基金董事长徐挺向投资界聊起这一幕。但在他看来,医疗赛道是为数不多的长坡厚雪赛道,中国创新药估值已经触底,接下来将迎来缓慢回升。

这一幕正在应验。纵览2025上半年,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涨幅超过45%,领跑各大行业。其间,诞生了一批十倍、五倍牛股。其中,歌礼制药16倍涨幅引爆肥胖症赛道,还有德琪医药、和铂医药、云顶新耀等六家十倍股集体点燃港股。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曾分析认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过去一年间由“冷”转“热”的重要推动因素——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他们的产品真正意义上被业界尤其是全球制药企业认可。

推动这轮行情的核心动力,正是密集发生的超级BD交易。截至5月份,跨国药企手中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的BD交易,超过40%来自中国。而在四年前,这一比例还不足5%。

目睹这些频繁发生的BD交易,维梧资本管理合伙人、联席CEO兼亚太区CEO付山认为,中国新药获得国际认可,证明了中国研发体系达到了世界水平。

“如果想找创新,就该去中国看看。”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意识到,最好的资产在中国。

中国创新药正在走上全球牌桌。正如胡旭波坚信,未来5-10年是中国投资创新药一个好时期,“全球前十名生物医药公司里,会出现一两个中国公司,从而真正意义上改变行业格局。”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王露,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