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高产高油极早熟春油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启动会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北亚油谷”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推进会在额尔古纳市举行。
来自全国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聚焦农业科技攻关与产业战略升级,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推动北亚地区油料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地处额尔古纳市的内蒙古室韦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高产高油极早熟春油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不久前成功入选2025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生物技术专项,是全区生物技术类六大专项中唯一入选的农业企业。
此项目由王汉中院士领衔攻关。其团队在位于额尔古纳市的“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依托年创制10万份双单倍体(DH)系的强大生物育种技术平台,首创了“BT+EB”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创了高纬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种新模式,成功培育出5个全生育期仅需100天的高纬度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春油菜新品种。
其中“北亚油1号”表现最为优异,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单产高93%,且具备优异的耐寒性,苗期可抵御-5℃低温,完全适应北亚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其品质符合国际双低优质标准。预计项目全面实施后,将培育出3至5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同步推进的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牵头的“北亚油谷”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充分依托北纬45度以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及我国北方省份的油料产业发展潜力,积极探索构建中俄蒙跨境农业合作机制,进而共同构建起“北亚油谷”桥头堡和科创中心。
目前,额尔古纳市正以“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北亚油谷”战略实施,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2至3个特短生育期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当地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在油料作物育种、种植和加工等领域的跨境合作,共同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依托口岸区位优势,构建集科研育种、跨境种植、保税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种业创新、国际合作、成果转化三大任务的协同推进,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编辑:张金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