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苏州故事》江苏书展首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6:53:00    

今天(7月6日),范小青《苏州故事》新书首发分享会在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举行。范小青、王尧、朱文颖三位嘉宾围绕“苏州城与苏州人”展开对谈,分享了对苏州文化、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

首发式现场,三位嘉宾与江苏凤凰文艺社长张在健共同为新书揭幕。作为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苏州籍作家,范小青的写作一直聚焦苏州市井百态、人文风情,《苏州故事》是她2025年重磅推出的又一聚焦地域文化的力作。该书由28个聚焦苏州的故事组成,故事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当下。

首发分享会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摄

范小青:苏州是创作的灵魂底色

如何真正读懂苏州城、苏州人?如何捕捉当代苏州人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徘徊?范小青的《苏州故事》或许是最好的答案。这部写作时间跨度近40多年的作品,是范小青各个阶段短篇小说代表作的合集,书中的故事既有老街巷里的家长里短,也有时代变迁下的命运浮沉,既有传统苏州的典雅韵味,也有现代都市的喧嚣与迷茫。

“早期小说情节非常简化,我称自己写的是‘极致或情状的小说’,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气息,故事性不强。”范小青回顾创作历程时坦言,早期作品更侧重营造苏州街巷的烟火气,语言中自然融入苏州方言。而近期作品却加入了悬疑元素,甚至采用小说写法,“这种变化不是主观设计的,而是随人生、时代自然发生的”。

谈及苏州文化对创作的影响,她强调:“没有苏州文化的滋养,我的写作难以估计。即便是后期不写苏州符号、不用方言的作品,人物的精神实质、思考方式仍是苏州的。”她透露创作灵感源于日常观察:“我喜欢逛苏州的大街小巷,这些画面就在脑海里,写作时自然融入,不是刻意追求电影感。”在她看来,文学创作是不断试探的过程:“一边写一边琢磨怎么体现个性,怎么让读者接受,所以风格会不断变化。”

嘉宾们依次分享。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摄

王尧:她构筑了当代苏州的文学地标

书中,范小青以细腻温润的笔触描绘的苏州,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当代生活的鲜活气息,可谓为读者构建了一部极简当代苏州史。她不单书写市井百姓、写历史风物、写名胜古迹,更捕捉当代苏州人在传统与革新间的徘徊,揭示这座城的核心精神——在从容中求变,于温婉中坚韧。这本书,是苏州的“文化基因库”,让读者读懂它的魂,也预见它的未来。

“范小青是我们这个时代苏州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她创造了与苏州腔调吻合的叙述语言,哪怕用白话,语助词、标点都是苏州人的口吻,保留了苏州话的神韵。”王尧从文学史角度指出,范小青的作品既延续了当地“小巷文学”的传统,又突破了怀旧风格,在市井故事中融入对现代化的哲学思考,“看似写市井小人物,却有宏大的历史感”。

他将苏州比作“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而范小青则是“既传统又现代的知性女性标本”:“她的作品记录了苏州的变迁,有些东西会消失,但文字是永恒的,后人会从文学、人性角度高度评价她的作品。”他特别强调,范小青的创作超越了地域限制:“她既有对苏州文化的深情回望,也有对现代城市问题的深刻反思,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

分享后作家给读者签名。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摄

朱文颖:她用先锋笔触书写苏州的诗性内核

“我早年说‘苏州是我的无底之底’,现在明白这指的是苏州在商业冲刷下仍坚守的诗性内核。”朱文颖认为,范小青的创作轨迹恰与苏州城市精神呼应——早期作品以“淡”的笔触勾勒氛围,后期则融入戏剧性,“本质上都源于这座城市的内核”。

她盛赞范小青的先锋探索精神:“她尝试过先锋的元小说写法,直接告诉读者‘我在虚构’,从充满生活质感的创作,到悬疑科幻元素的融入,都体现了强盛的探索力。”作为后辈,朱文颖感慨:“她从‘妹妹’到‘姑奶奶’的称谓变化,背后是包容多元的创作生命力,是我永远的榜样。”

《苏州故事》收录28个故事,时间跨度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被业界称为“苏州的文化基因库”。正如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所描述的,它以文学方式记录苏州,填补了精准呈现苏州精神的作品空白。书中既有老街巷的家长里短,也有时代变迁下的命运浮沉,更揭示了苏州“在从容中求变,于温婉中坚韧”的核心精神。正如范小青所说:“我希望通过小说,让读者感受到苏州人的精神气质——内敛而坚韧,传统又开放。”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 罗雯 实习生 付宇君/文

编辑: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