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富民:一粒米里的粮食安全“守护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8:37:00    

家里来了客人,常正标将一盘炸得酥脆的谷花鱼摆在餐桌正中。谷花鱼是这个季节招待客人的好菜,也是常正标和麦场村村民增收的“好东西”。

多宜甲村,在“新农人”角有风的直播间里,绿油油的胶泥土稻田成为养眼的背景板,“购物车”连接着增收致富的希望。

富民,这片被称作 “鱼米之乡” 的土地上,粮食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术语,每一粒米的背后,都有当地为守住耕地红线、端牢饭碗而付出的无尽努力。

稻鱼共生里的增收密码

实行“稻鱼共生”的第三年,站在田埂上,麦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常正标底气十足地说:“种粮,划算。”以前村民种粮都是单打独斗,一亩水稻收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外出打工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地没人耕,粮食没人种,那就麻烦了。”常正标的思绪飘回2022年,改变正是从这一年开始。

为了让种粮户重拾信心,由党员带头,麦场村开始探索“稻鱼共生”模式。富民县免费发放鱼苗,指导村民在稻田里养殖谷花鱼。今年6月中旬,麦场村收到免费的8吨鱼苗,村民又自行购买一部分,140户农户的460亩稻田里都养了谷花鱼,两个多月就产生了效益。

谷花鱼不喂饲料,以稻田中的虫、草、谷花等为食,稻谷不施化肥也不打农药,以鱼粪为肥,最后就收获了肉质鲜甜的谷花鱼和优质生态的大米。“谷花鱼60元一公斤,现要现抓。”村民张剑华在自家田边吆喝着。“每亩田可以收39公斤鱼,增收2000多元,我们的稻谷也是县里推广的云粳37、楚粳54等优良品种。”她说,以前水稻的收购价是5元/公斤,现在已达到10元/公斤。“小春再种上青蚕豆,每亩收入接近4000元,大小春加起来可达10000元左右。”

村口原本闲置的房子,现在已改造成麦场润雨合作社稻米加工厂。村集体购置了新型碾米加工设备,帮助农户加工稻谷,并进行统一收购和包装销售,打造“谷花香”品牌,每年能增加3万元至5万元的集体收入。

村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四合院“毕家大院”,也由富民县出资进行修缮,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打造了农耕文化展示馆。“我们还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后山旅游步道等,依托稻鱼共生体验项目,举办乡村文化旅游摸鱼节,开发徒步、骑行、登山等休闲旅游。”常正标介绍,村里还配了土地巡查员、规划解说宣传员,每天巡逻耕地,通过大喇叭、村民大会普及耕地保护政策,如今耕地利用更合理,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撂荒田种粮“触网生金”

电饭煲揭盖的瞬间,胶泥土大米饭浓郁的香气,让直播团队忍不住“哇”声一片。

大米发货前必煮饭来尝,是“大花小花”抖音直播间的“规矩”。“小花”角有风闻着米饭香,给网友展示身后的稻田。“你可能想不到,因为种水稻不划算,这里以前有一部分成了撂荒田,或者改种了其他作物。”

多宜甲村党总支书记王文林介绍,几年前,返乡创业的村民请了专家,研究村里的田适合种什么,在专家指导下,胶泥土大米在这里安了“家”,因口感软糯香甜,市场反响不错,水稻种植慢慢有了起色。

2023年4月,富民丰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党组织主动担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组织群众探索胶泥土水稻生态种植技艺,同步引进优质新品种,历经4年建设,建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70亩。

党员干部率先示范,推广纯农家肥施用、生物防虫、自然晾干、不抛光不打蜡等生态种植技术,推动胶泥土大米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获得多项农产品的全国荣誉,入选中科航天乡村振兴甄选计划,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标志性产品。这里出产的“云丰禾牌”胶泥土大米,每公斤可卖到60多元。

为了让好米卖出好价钱,角有风和家人一起注册了 “大花小花” 抖音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将 “云丰禾牌” 胶泥土大米推向全国。“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没什么人看,一天也就几单生意。”角有风说,她和家人一起研究短视频内容,拍摄水稻种植、收割、加工的全过程,让网友直观地了解胶泥土大米的品质。慢慢地,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旺,订单也越来越多。

如今,党支部带领合作社玩转“科技+品牌” 组合——在包装上嵌入智能 NFC芯片。消费者用手机“一碰” 即可溯源种植全流程,一键下单直达餐桌,以“芯名片”提升胶泥土大米品牌影响力,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近几年来,我们富民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维持在1万亩以上,稻田养鱼的面积逐年增加。”富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映超介绍,2020年以前,富民县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收入约2000元,经过多年良种推广与科学化管理,2024年水稻平均亩产已达598公斤。

从麦场村的谷花鱼,到多宜甲村的胶泥土大米;从亩收入2000元到亩收入10000元,富民县用一个个具体的实践、一组组鲜活的数据,诠释着粮食安全的 “守护”之道——种粮能增收,“饭碗”越端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