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句承诺一世践诺 一代坚守代代传承 保康一家四代人94年接力守护红军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9:56: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升蕾

通讯员 姜雪飞 向宗涛

“‘叶司号员’,清明节到了,我们来给你插青。”4月2日一大早,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邓发成带领儿子邓正佳和邓正海,给离家不远处的“叶司号员”扫墓。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一家四代人只为一句承诺,接力守护红军墓长达94年。

青山上,一座坟墓掩映在绿树间。墓中埋葬的是一名叶姓红军司号员。据史料记载,1931年9月1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主力部队行进至距保康县城10多公里的高桥铺时,遭遇敌军阻击。此时,“叶司号员”冲到山顶吹响冲锋号。一声枪响,司号员倒下了,敌人的伏击点也暴露了。贺龙临阵决断兵分两路,全歼敌人两个团,史称“高桥铺大捷”。

“红军委托爷爷找一个地方,把‘叶司号员’安葬好。”邓发成介绍,爷爷邓新银拆下自家楼板制成棺材,将烈士秘密安葬,并在国民党搜查时多次冒险保护墓地。从此,一家人开始世代守护“叶司号员”墓。

1958年,邓新银临终前,将“叶司号员”的故事告诉儿子邓长茂,并再三叮嘱,要守护好墓地。1991年,邓长茂在弥留之际,把这个责任交给了邓发成。2022年,邓发成又将守护使命传给两个儿子邓正佳和邓正海。

“去年腊月,我们对坟墓进行了修缮,把他当作我们的祖坟去祭拜,让他在这里不再孤单。”邓发成说,守护红军墓已成为家族的传承和使命,这是对红军的承诺,也是对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烈士的敬重。

如今,邓家还珍藏着红军使用过的铜壶、水桶等物件,成为这段军民鱼水情的见证。

2024年5月,“叶司号员”墓被纳入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褒扬系统,被认定为红军墓。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比较少,这位“叶司号员”到底是哪位红军暂时还无法确定。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确定一下‘叶司号员’的身份。确定身份后,我想给他竖块碑,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望着远处的莽莽大山,进入花甲之年的邓发成诉说着心底未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