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娜 刘青霞)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乌鲁木齐市南郊的达坂城区,万物复苏,处处洋溢着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
4月3日凌晨,市民马兰驱车40余公里,赶到市公安局达坂城区分局乌拉泊派出所,将一面崭新的锦旗交到当日值班副所长麦麦提吐尔洪・阿西穆手中。此前,马兰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所长崔文亮的事迹,内心充满敬佩,便以送锦旗的方式,表达对崔文亮的哀思与纪念。
崔文亮生前任市公安局达坂城区分局乌拉泊派出所所长、二级高级警长。2025年3月18日,崔文亮因公殉职,将生命永远定格在51岁,倒在了他热爱的公安工作岗位上。从警26年来,他用脚步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守护群众的安危冷暖,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公安干警的忠诚赞歌。本报3月23日至3月26日曾连续四天对崔文亮生前事迹及社会各界对他的深切缅怀进行了专题报道。
清明至,祭英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乌拉泊派出所的民警和辖区居民,更加怀念这位“把群众放在心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好所长。
坚持入警初心——守护群众幸福和安宁
清明,承载着人们的念念不忘,也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4月4日,在乌拉泊派出所教导员宋利平的带领下,全体民警重温入警誓词:“我是中国人民警察,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民警们的誓言字字千钧,这不仅是对崔文亮所长的深切缅怀,更是激励大家继续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崔所,您走后,我们一刻都没有懈怠。这是我们成功帮助群众挽回20万元经济损失的见证。”乌拉泊派出所民警李建华讲述道。3月25日,乌拉泊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张先生的报警电话。张先生称,接到一个自称“抖音客服”的电话,对方诱导他下载可疑App,并通过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他怀疑自己遭遇诈骗,便赶紧报警求助。民警第一时间赶到张先生家中,终止转账流程,启动紧急止付程序。经过与骗子争分夺秒的较量,成功保住了张先生的20万元积蓄。4月1日,张先生专程来到乌拉泊派出所,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乌拉泊派出所地处乌鲁木齐南郊,辖区地广人稀,空置厂房多,呈现“两老两空一增加”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空置房屋多,流动人口逐年增加。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崔文亮带领全体民辅警秉持“专业+脚板”的工作精神,全力守护一方平安。
崔文亮组建“治安巡逻队”“矛盾调解队”,使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实现双下降,街面案件零发案;坚持“预防”“打击”并重,打击防范突出违法犯罪,为企业挽回数十万元损失;创新推出基层警务工作法,推动警务工作创新,成功追回被盗耕牛11头、摩托车3辆及涉案农用物资,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20万元。
“警服在身,责任在心。”麦麦提吐尔洪・阿西穆表示,群众的认可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他们将继承崔所长的遗志,继续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和谐。
“为民簿”里的深情厚谊——群众追忆好所长崔文亮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奋进。在乌拉泊派出所,教导员宋利平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为民簿”。这本簿子详细记录了派出所民警为群众做的每一件好事,承载着民警们深沉的爱民情怀。
“崔所虽然走了,但为民服务的答卷永远没有终点。”宋利平翻开“为民簿”,眼神中透露出坚定。2021年12月,崔文亮刚到乌拉泊派出所任职,针对辖区空巢老人多、务农人员多、空置房屋多、人员集中难的特点,创新推行“每周必须为辖区群众做一件好事,服务对象自己找”的工作要求。如今,这一要求已深深融入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日常工作,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
派出所成立“助弱扶困服务小组”,定期看望慰问鳏寡孤独老人;组建“助农小分队”,帮助农户解决用工荒难题;在山里搜索几十公里,找回牧民丢失的三只羊;在“风吹雪”天气里,背出被困车内的群众;推出“跑腿代办”业务,最大限度为辖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翻开“为民簿”,800余件暖心事跃然纸上,每一件都饱含着民警们对群众的深情厚谊。
77岁的马兰娇一想起崔文亮所长,泪水就忍不住夺眶而出。她哽咽着回忆:“每逢过年过节,崔所长就带着牛奶、水果来看我,还经常请我们这些老人吃饭。我去医院治疗,他每天接送我,还安排民警给我送饭;我意外摔倒,他帮我维权;买东西被骗,他为我主持公道……”
“今年清明节,崔所长不能和我们一起值班执勤了。但我们会像他在的时候一样,坚守岗位,守护辖区平安。我想对崔所长说,您为群众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传承下去,并且做得更好。”宋利平说,崔所长留下的“为民簿”会越来越厚。
传承精神薪火——青年民警续写忠诚担当
这是铭记,是缅怀,是致敬,更是传承。
在乌拉泊派出所内,刚从社区警务室回来的崔博涵,目光停留在墙上的警徽剪纸挂像上。崔所长牺牲已半个月,但对他来说,一切仍像一场梦――那个朝夕相处一年多,亦父亦师的崔所长,竟已永远离去。
22岁的崔博涵来自河南郑州。2023年冬天,从甘肃警察学院毕业后,他怀揣着警察梦来到乌鲁木齐,成为乌拉泊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初到这片荒凉的城郊,呼啸的北风让他心生失落。直到崔文亮所长的出现,如暖阳般温暖了他的心。“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崔所长不仅用朴实的话语安慰他,还亲手为他铺上厚被褥,准备好电暖器,自掏腰包为他添置新秋衣和警裤。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异乡青年渐渐在这里扎下根。
“带队伍就要带出精气神。”这是崔文亮的工作信念。他始终将民辅警能力提升作为工作重点,根据民警的专业、能力、性格等特点,创新实施“一人一策”培养计划。为擅长群众工作的民警搭建调解平台,为精通科技的民警组建智慧警务专班,通过“以老带新”“岗位练兵”等方式,让每位民辅警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优势,收获职业成就感。
每周为群众办一件好事的要求,曾让刚入警的崔博涵不知所措。在崔所长的鼓励下,他帮助一位在银行取款时手足无措的老太太解决难题,那一刻,他真正领悟到警徽的意义――警察不仅要惩恶扬善,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长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好警察。”戈壁的风拂过崔博涵坚毅的脸庞,他深知,有些离别并非终点。“我会带着他的精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青山松柏处,长存正气歌。戈壁星空下,警灯依旧闪烁。“为民簿”的页码不断增加,反诈宣传单持续更新,派出所院墙外,一丛嫩黄的雪菊正在抽芽——在这片崔文亮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忠诚与温暖正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