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 | 子洲:一根黄芪,撬动大健康产业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8:18:00    

论资历,它是实打实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论口碑,“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传遍中医药界。凭借五年以上扎根黄土的生长周期,子洲黄芪长出条粗质坚、粉足味甜的好品相,其甲苷含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更是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黄芪品种,常年远销国内外……



在子洲,一根黄芪,又如何撬动大健康产业链?答案,正写在这片黄土高原的实践中。


黄芪“选优”:筑牢产业底盘


良种是黄芪产业的根基,好种才能出好芪。


在子洲县道地药材科研孵化基地,连片试验田绿意盎然,来自全国50个县域的野生黄芪在此“安家”。农技人员穿梭其间,测量株高、标注叶形、取样检测有效成分,身影与翠绿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科研育种图景。



曾经,品种退化、种苗混杂是制约子洲黄芪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不仅影响药材品质,更阻碍产业升级。为此,子洲县决定给黄芪“换芯强基”,推进良种选育工程,启动“子芪1号”新品种研发。


“我们系统收集了全国各地的野生黄芪种质资源,经多年观测与研究,从形态特征、有效成分、抗逆性等多维度综合筛选,最终成功选育出‘子芪1号’。”据子洲县种子与中药材推广中心农艺师曹鹏介绍,该品种具有甲苷含量高、产量稳定、抗病性强的特点,已于今年3月通过陕西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全省首个黄芪新品种。


目前,基地已建成80亩“子芪1号”良种繁育田,通过“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良种迅速推广。同时,基地持续开展根腐病防治、微生物菌剂应用等绿色技术试验,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如今,这个科研基地已成为子洲黄芪良种选育的“核心引擎”。从解决种苗混杂,到收集种质资源、攻关关键技术、推广良种,一套全链条举措下来,子洲黄芪产业的“良种根基”扎得更牢,“好种出好芪”的理念也在黄土坡上慢慢扎根。

黄芪“持证”:鼓起百姓腰包


有了良种打底,标准化种植则让子洲黄芪品质更稳、产业更兴,真正成为百姓手中的“致富草”。



在子洲县繁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黄芪堆放整齐,工人们将蒸洗后的药材送入自动化传输带进行加工。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尤为醒目,扫码即可获取陕西省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的全面信息——涵盖种子种苗来源、基地环境、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质量检测及仓储物流等全环节。这一便捷功能的背后,是子洲县大力推进黄芪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建设、严把质量关的集中体现。


“自2023年以来,我们累计流转土地1万余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年采挖量500余吨,带动5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合作社负责人郭加凡说,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质量检测、产地加工、技术研发和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合作社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户收益,也为子洲黄芪产业注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子洲县统一产业规划,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营销,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黄芪产业逐步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7家中药材龙头企业、30余家专业合作组织,建成8个黄芪“万亩种植乡镇”、3个50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8个千亩连片基地,以及260亩道地药材科研孵化基地。全县黄芪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鲜黄芪1.2万吨,中药材年产值达4.3亿元,产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持续向好的态势。

黄芪“变身”:撬动健康链路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单一加工到多元开发,在子洲,“黄芪经济”正以全产业链升级,激活大健康产业活力,朝着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走进子洲黄芪产业园区,机械轰鸣。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忙碌有序;展示区内,产品琳琅满目——从传统饮片,到黄芪养生茶、口服液、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一条从田间到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清晰可见。


过去,子洲黄芪以鲜货和初级加工品为主,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为扭转这一局面,子洲县建设了占地284亩的黄芪产业园区,将其打造为延伸产业链、撬动大健康产业的核心载体。随着“药食同源”资质正式获批,园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吸引多家医药企业入驻。



目前,子洲以园区为平台,聚焦大健康产业,重点推进黄芪精深加工、有效成分提取、终端产品研发,同步拓展食品、药品、贸易等多领域业务。通过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全县黄芪产业正在实现从种得好向销得好、用得好转变。



“我们正全力打造‘三产融合’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子洲县种子与中药材推广中心主任景雷表示,在加工端,马蹄沟黄芪产业园已建成投产,5000吨饮片生产线、500吨提取物生产线高效运转,开发出黄芪茶、保健品、化妆品等7大系列50余种健康产品;在品牌建设方面,以“子洲黄芪”国家地理标志及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10余家电商企业获授权推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市场端,与北京同仁堂、华润三九等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成功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健康产品”的跨越。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强化链式思维,突出量质并举、集群发展和创新引领,以打造子洲黄芪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建设区域性中药材集散中心,构建集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品质检测、精深加工和药剂制造于一体的百亿级中药材产业集群。”景雷信心满满地表示。


记者 赵娜 张占林

来源:榆林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