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赵春郎:从庄稼汉到“牛司令”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0:16:00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整齐排列的牛舍,泾川县玉都镇官村村冯家组的赵春郎已在牛舍漫步。他身穿黑色工作服,脚蹬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穿梭在牛群之间。他的皮肤被西北的烈日晒得黝黑发亮,粗糙的双手熟练地将草料均匀地洒进食槽。经过每头牛时,牛都会亲昵地蹭蹭他,仿佛在和这位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打招呼。“虽然雇了几名工人帮忙,但每天不来看几趟,心里总觉得少了点啥。”赵春郎一边抚摸着一头膘肥体壮的红牛,一边笑着说。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对养牛如数家珍的“牛司令”,十年前还只是一个靠种玉米为生的普通庄稼汉。2015年,他了解到发展养殖业政府会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支持,这让他萌生了养牛的新希望。他毅然贷款200万元,购入70头牛犊,一头扎进了养牛行业。然而,养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缺乏经验的他,很快就遭遇了重重困难。牛群生病、饲料配比不当,亏损像乌云一般笼罩着他。“最艰难的时候,连给牛看病的钱都凑不出来。”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赵春郎的眉头仍会不自觉皱起。

转机出现在2022年。玉都镇畜牧站的技术人员主动上门,手把手地传授疫病防治、科学饲喂等技术,并帮助他引入优质种牛。赵春郎重拾信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观察牛的进食、活动情况,晚上还要挑灯学习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步掌握了肉牛育肥的关键环节,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如今,他的养殖场存栏量已达到380头,每头牛出栏价稳定在1.5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赵春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他成立了盛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5户村民发展起养殖业。在他的悉心帮助下,村民赵大改从最初的5头牛起步,如今也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春郎不仅给我们提供技术,连防疫时间表都帮我们列得清清楚楚,跟着他干,心里特别踏实!”提起赵春郎,赵大改满是感激和敬佩。此外,养殖场还长期雇佣5名村民,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人均月收入超过3500元。

站在新扩建的牛舍前,看着哞声阵阵的牛群和绿意盎然的麦田,赵春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计划投资建设现代化饲草加工中心,用青贮技术延长草料保存期,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饲料质量。”他兴致勃勃地介绍道,“现在我主要养殖的是西门塔尔牛和平凉红牛,下一步我还要多引进一些平凉红牛,引入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实现精准化养殖。等养殖规模扩大以后,带着乡亲们一起搞直播带货,让咱们的红牛走出甘肃,卖到全国各地!”说起发展路,赵春郎信心满满。

在他的“事业版图”里,还将在养殖场周边建设观光牧场,发展亲子体验、农事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把单一的养殖产业升级为“养殖+加工+旅游”的复合型产业模式……

从“门外汉”到“养牛专家”,从单打独斗到带动乡亲共同致富,赵春郎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牛”转乾坤的传奇故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就像一头勤劳的“老黄牛”,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继续描绘着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赵啸林 史红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