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红时节的中国荔枝博览馆。冯洁云 摄

茂名有着“中国荔乡”之称。
冯洁云 摄
在茂名,一幅科技赋能、业态革新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徐徐展开:无人机巡检与卫星遥感织就智慧农业天网,液氮锁鲜技术让“冻眠荔枝”跨越四季,古荔IP定制掀起消费新潮,农文旅融合催生“甜蜜经济”……
加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茂名以科技创新、业态焕新驱动荔枝全产业链升级,从智慧育种、精准种植到全链保鲜,以营销创新引领古树定制到文化IP开发,以农文旅商融合打造国家5A景区创建项目,催生甜蜜经济新业态。
坐拥“中国荔乡”的金字招牌,茂名正以“百千万工程”为笔,在传统产业升级、营销模式创新、三产融合发展等领域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让岭南佳果的甘甜穿越时空、香飘世界。
●撰文:刘栋铭 卓剑斯
新面孔
科技改写荔枝产业传统画卷
智慧农业系统检测出荔枝树区域谢花率达70%,便自动给出需要肥药的区域以及给出推荐肥药,形成处方地图。这一幕发生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通过整合无人机巡检、卫星遥感和地面传感技术,实现了对柏桥村6800亩荔枝的智能化管理。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中山大学携手高州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双百行动”落地。中山大学“AI+低空经济”的创新实践推动了高州荔枝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实现智慧育种、精准种植、品牌打造一体化发展,为县域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高州经验”。
科技的笔触正悄然改写荔枝产业的传统画卷。低温保鲜技术、精准控温控湿荔枝保鲜冷库技术、全链条运输保鲜技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赋能茂名荔枝产业。今年4月,在“走进春天里的茂名”央地媒体采访活动中,就有媒体惊叹:不仅吃上了用村子的荔枝制作而成的荔枝雪糕,还吃上了保存长达十个月的“冻眠荔枝”。“冻眠荔枝”采用液氮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使环境温度迅速达到-196℃,显著降低荔枝细胞组织的“冻伤”程度,使荔枝解冻后也能保持原有状态。
4月下旬,茂名山岭间的荔枝开始挂果。在电白区麻岗镇,早熟荔枝品种科技一号荔枝已挂满枝头。“科技正在改变传统荔枝种植。”佳益果园负责人钟秀顺托起几颗荔枝说,“这批科技一号荔枝再过一周左右就能上市,比传统早熟品种三月红荔枝更加早熟,且甜度更高,收益也更好。”
漫步果园,不同品种的荔枝树分区而立。除了“科技一号”,妃子笑、冰荔、岭丰糯、仙进奉、井岗红糯、桂味、紫娘喜等十余个荔枝品种有序种植,成熟期从4月延续至7月。钟秀顺说,这种“梯队式”种植模式可以使得果园效益有所提升。
2022年5月,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在茂名高州建成。如今,这里已有738个荔枝品种4500多株,杂交后代荔枝树苗5000多株。
从品种嫁接到保鲜保藏,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升级,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在乡村扎下根来,“科技助荔”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新营销
让岭南的甜蜜穿越山海
“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优、产业最全,‘六个最’是茂名荔枝最生动的写照。”在日前举办的2025年广东荔枝“12221”市场营销启动活动上,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声情并茂地推介茂名荔枝。
千年荔红岁岁如期,岭南的甜蜜穿越山海。今年1月,茂名在北京举办特色农产品国际品鉴推介活动,拉开了2025年“茂名荔枝定制”系列活动序幕。今年的开启时间比往年更早,认购群体也从省市内推广到国际,首批推出三棵茂名古贡园百年荔枝树被现场认领。
翻阅今年的茂名荔枝定制方案,在延续整树认购传统模式基础上,创新推出“荔枝盲盒”和节日主题定制——
盲盒通过随机搭配不同品种激发消费惊喜感。节日定制则满足当代年轻人对仪式感消费的需求,为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开辟创新路径。还可根据客户要求,深度打造个人专属纪念场景,如荔枝林古典婚礼、企业周年庆等专属定制,如端午礼盒、中秋礼盒等。
沿着浮山岭向西,电白霞洞上河古荔园的500余棵古树,悄然经历着一场“数字变身”。扫码树干上的溯源标签,百年古树的“生命档案”跃然屏上。“我们为每棵树打造涵括‘品种故事+生长数据+历史溯源’等内容的文化IP。”工作人员介绍,面向高端定制市场,今年电白将继续以霞洞上河古荔园为核心,推出树龄30年以上老树及百年古树整棵定制。
电白荔枝种植面积约占茂名市27%,当地已组织收集荔枝种植果园、购销企业、工业配套设施企业、服务配套设施企业、镇级销售政务官等信息,以编绘荔枝营销大数据,为荔枝营销打好基础。
从“论斤卖”到“论树卖”,从“农产品”到“文化符号”,营销创新让千年古荔焕发新生机。今年,茂名荔枝营销行动将围绕品质管控、市场拓展、品牌增值、产业升级、文化赋能五大维度,举办系列荔枝营销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展示“茂名荔枝 世界名荔”品牌形象,推动茂名荔枝热销大卖、荔农增产增收。
新模式
农文旅融合造富一方
4月中旬,200多名雪糕产业链的全国经销商齐聚茂名,参加一场茂名荔枝文创冰淇淋的推介会。继去年面世后,茂名荔枝文创冰淇淋迎来2025年新品首发。
从荔枝到冰淇淋,农产品由原始销售和初级加工向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手段的精深加工转变,形成乡村特色产业。
农文旅融合是促进产业升级、传承文化的重要路径。荔枝之乡茂名以产业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探索出茂名荔枝“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新模式,让城市与乡村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实现“双向奔赴”。
截至2024年底,茂名全市登记在册的古荔枝树有4311株,为加强古树保护管理工作,茂名出台了《茂名古荔枝树保护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针对古荔枝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守住荔枝文化的“根脉”,茂名进一步将深厚的历史积淀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通过举办荔枝文化节、赏花叹蜜等各类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AI、非遗等元素,重现唐代荔枝驿道“贡品运输”历史场景;在中国荔枝博览馆里,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资料,从自然、艺术、生活、科技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探究荔枝的社会文化内涵,解读荔枝艺术形象。
重点打造柏桥荔博园品牌,建成荔枝驿站、荔枝乐园、甜蜜蜜酒店、婚姻登记、婚纱摄影等配套设施,打造甜蜜经济。如今,茂名正积极推进柏桥荔博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位于荔博园内的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有一标志性的荔枝造型建筑,这是广东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工作人员介绍,柏桥服务区按照“大景区”的思路谋划,未来运营将跟荔博园景区紧密互动,包括相互的优惠、引流,打造成柏桥荔博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古荔虬枝结出现代农业的硕果,当唐代驿站融入高效物流的时代浪潮,当高速服务区蝶变为产业引擎,荔乡在“百千万工程”的蓝图下,以农文旅融合为针,串起城乡共富的金线,走出振兴突围之路。
对话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
以工业武装农业
打造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日前,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茂名认真把握省委战略意图,坚持产业为本、县城为体、风貌为基、改革为要,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日报:茂名是广东农业大市,在推动“土特产”发展上做了哪些探索?
王雄飞:茂名风物美、生态好,全市“土特产”种类超过350个。近年来,茂名用心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去年,茂名举办各类农业产业大会、农产品产销活动40多场次。60个“信”字号产品迈进中高端市场,特色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化橘红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国家级荔枝气象服务中心揭牌运行,沉香获首宗原料出口许可,“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0亿元、带动60多万人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以工业武装农业,落实智慧农业行动计划,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全产业链打造蔬菜、生猪、家禽、海洋渔业、香蕉、荔枝、龙眼、罗非鱼、化橘红、沉香10个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同时,抓住“种养、加工、科技、融合、服务”关键环节,打造市场化、规模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创建更多“粤字号”“信”字号农业品牌。
南方日报:茂名即将迎来广湛高铁开通、省运会举办两大机遇,人流来往更便捷、更频繁,茂名如何抢抓“两大机遇”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王雄飞: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这是茂名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进的中心工作。随着“两大机遇”相继到来,茂名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历史文化核”“现代活力核”“未来发展核”三大内核,深化拓展“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我们将推动老工业基地气息浓厚的南方油城蝶变为山海并茂、蓝绿交织、城乡融合的滨海绿城。
茂名是一座由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将加快茂名新城建设,以中组团崛起引领北组团南拓、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做优城市品质服务,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做强城市枢纽功能,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公铁海空管”立体交通网络,打造粤西综合性枢纽城市。
成绩单
◎历史
茂名荔枝种植历史有2000多年,始于秦朝。唐朝时,茂名高州荔枝成为贡品。茂名现存有4个荔枝古贡园,古荔枝树19675棵。
◎面积
茂名荔枝种植面积约142万亩,全国第一。
◎产量
茂名荔枝产量约占广东的1/2、全国的1/4,世界的1/5,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茂名。
◎品种
茂名种植品种多达81种,原产地优质品种白糖罂等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远销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收集有全球700多个荔枝品种种源。
◎产业
目前茂名拥有荔枝加工企业500多家,年加工荔枝5万多吨,精深加工产品超过30个,荔枝物流企业已增至34家,电商企业4500家,每年通过电商销售的荔枝超过7万吨。
一线样本
柏桥村以“荔”为媒,
盘活资源开展共富探索
“荔经济”激活
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40多万亩。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是有名的荔枝之乡。
“村里有的农户仅荔枝种植每年就有30多万元的收入!”正在荔枝园里忙着疏果的柏桥村荔枝种植户何金明说,“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大家都充满期待。”
荔枝之乡的荔枝种植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今插上“荔”经济的翅膀,激发更多新动能。
2023年12月,柏桥村成立了高州市第一家强村公司——高州市美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村集体产业公司化运营,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源、深入开展共富探索。
“我们去年营收就超过了13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80万元。”柏桥强村公司职业经理人许玉婷介绍,公司业务版图涵盖了思政课堂、研学游、职工疗休养、民宿餐饮、柏桥夜市等10多种业务,带动柏桥村民利用家中闲置房屋,开办特色民宿。我们还以地道美食为媒,以非遗晚会聚势,精心策划了柏桥夜市,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光下致富。
每年春天荔枝花开,以“荔枝定制”打响全年荔枝营销第一枪,这是柏桥村连续6年的做法。今年的荔枝定制由强村公司牵头下,按照树龄、品种分档次实施定制,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目前已有20多家单位企业参与荔枝定制,超过570棵荔枝树“名果有主”,为强村公司带来87万元的进账。
“强村公司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柏桥村党总支书记、柏桥强村公司董事长何清说,聚焦集体经济,强村公司改出了乡村增长“新活力”。
把青春书写在乡村大地的,还有更多的返乡创业“新农人”。新农人林常珍通过成立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展创业基地举办技能提升培训班,组织“新农人”学习网络销售、销售技巧、种植、烘干等知识,实现“新农人”在家门口创业,其中还包括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丁贯洲、丁贯洋,两人于2022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用学到的技术为家乡服务,帮助乡亲们销售荔枝。他们经营的店铺2024年营业额超140万元。
“如今,村里有十多名大学生毕业回到家乡,从事电商行业。”何清说,这些年轻人的回流,就是从归来到扎根的“双向奔赴”,也印证了乡村发展的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