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尚玛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可见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青海地域辽阔、人口相对分散,亟待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推动教育资源均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此背景下,青海开放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AI技术手段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紧密围绕“AI+教育”领题破题,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高原教育困局、培育本土人才的关键路径。
一、“AI+教育”:高原开放教育的破局密钥与实践逻辑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今天,全球教育正从“技术辅助”到“智能驱动”转变。青海开放教育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需先厘清“为何融”“怎么融”的核心命题。
从需求侧看,青海开放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其服务对象涵盖农牧民、产业工人、基层干部等成人群体,学习需求呈现“碎片化、场景化、个性化”特征。这些群体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传统在线教育虽打破了空间限制,却难以解决内容适配性不足、互动深度不够、学习效果难追踪等问题,更在立德树人方面缺乏有效的实施路径。这些痛点,恰是AI技术可以精准发力的“突破口”,通过智能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学习全过程。如针对高原地区多元文化并存的特点,AI技术能够助力构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思政资源库,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再现红军长征经过班玛的历史场景等,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从供给侧看,AI的“三大能力”与开放教育需求高度契合。一是智能适配能力。可通过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为不同群体定制“一人一案”学习路径;二是场景生成能力。能依托VR/AR技术,将高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实践场景转化为沉浸式学习空间,让学习者在体验中感受高原精神、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三是资源重组能力。可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壁垒,实现优质资源的动态共享,将分散的思政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更关键的是,“AI+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教育理念的重构,立德树人的实现载体。青海开放教育需把握“虚实融合”,既要以“虚”补“实”,依托虚拟技术弥补现实资源短板,将先进理念和案例通过虚拟场景呈现,又要以“实”促“虚”,深挖高原特色资源反哺数字内容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数字课程开发,用AI技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把青海大地上的感人故事、榜样事迹转化为数字思政资源,让立德树人有根可循、有物可依,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思政内容矩阵。
二、“四全生态”:锻造高原开放教育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站在“AI+教育”的新风口,青海开放教育需坚持守正创新,从基础设施、教学形态、评价体系、师资建设等维度系统发力,构建“全要素覆盖、全链条贯通、全场景适配、全周期服务”的新型开放教育生态。
深耕高原土壤,打造全息化育人生态。基础设施是“AI+教育”的底座。要锚定自身发展定位,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加速升级网络设施,尤其注重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的精准强化,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通过稳定、高速网络接入在线学习平台,打破地域对教育资源获取的限制,让教育真正“接地气”。
重塑教学形态,创新全链条育人范式。教学形态的革新是“AI+教育”的核心体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要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持续发力。推动各类高原开放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的数字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与高原特色深度融合的教育资源体系。结合青海地区的产业发展需求和文化特色,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如青海生态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课程,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适配高原开放教育的虚拟数字教育产品,实现价值引领、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和优化。
完善评价体系,搭建全域化育人机制。注重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多样化的动态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更注重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观测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参与讨论、社会实践的情况、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数据,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建立追踪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德育表现适时调整评价指标,使评价体系更加智能化、科学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教师素养,构建全周期培训体系。教师是“AI+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和立德树人的主要实施者。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坊,邀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加强教师的德育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和德育工作的能力,培养一批兼具立德树人又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新型教师队伍。培训内容可以包括AI教学工具的使用、数字化课程设计、大数据分析、德育方法在AI教育环境下的应用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进行理论学习,线下开展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案例模拟和研讨。同时,建立教师数字素养和德育能力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三、以“智”提“质”:共绘高原教育新图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AI+教育”的浪潮,青海开放教育既要以技术为翼,更要守住教育的初心,让每个青海儿女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进一步创新高原开放教育形态,拓宽育人渠道,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技术,推动青海开放教育与国际接轨,为青海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为青海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海开放教育必将在“AI+教育”的新风口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出高原开放教育的崭新格局。
(作者为青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